中国刀具网 - 刀具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产品动态 | 刀具技术 | 刀具应用 | 分析建议 | 价格行情 | 科普常识 | 企业新闻 | 行业发展 | 行业新闻 | 创业故事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业内精英 > 在刀具应用中快乐探索——支谷雄
N.biz | 商业搜索

在刀具应用中快乐探索——支谷雄

信息来源:jjjuuu.com   时间: 2012-08-21  浏览次数:869

素描

采访支谷雄是在一个晚上进行的。记者采访他时,他刚吃过晚饭。支谷雄的生活习惯简单,用他话讲是:“时常是早上做饭,晚上回来热一热,这倒也省去了不少麻烦。”他就是这样在家和公司的两点一线中忙碌着。
出生于工匠之家的支谷雄,父亲是名电焊工,母亲是名电工。也许正是受到了家庭环境的熏陶,他和他弟弟俩人步父母之路也选择了工匠职业,先后进同一所技工学校学习并都进入了无锡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锡压”)工作。
从车工专业毕业到操作加工中心,再到2006年底被锡压新聘为首任加工中心程序调试工程师及壳体线调度员,支谷雄14年的工作中都在与刀具打交道。“我现在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刀具管理,包括刀具选取、程序调试等,已不再进行具体的一线操作,今年还将参与公司引进新的加工中心设备的招标活动。”
  • 学有所用
    支谷雄从考入了无锡压缩机厂技工学校车工专业开始接触刀具,1993年技校毕业后,他便被分配到锡压工作,操作加工中心。
    压缩机行业的产品加工要求较高,当生产中出现现有刀具无法完成的加工任务时,支谷雄便常对刀具做一些改进或辅助设计,改善原有的加工工艺,解决加工难题。“我们加工中心中使用的刀具基本都是市面上能买得到的通用刀具,在很多加工效果达不到的时候,我就自己琢磨改进,添加一些自制刀牌等,最后往往也能完成加工任务。”对于能将自己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支谷雄颇为满意。
    2004年,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锡压开始试制国内首台迷宫式压缩机,支谷雄所操作的龙门加工中心承担了主要部件机身和气缸的加工。
    “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完成螺旋迷宫槽和填料孔的加工,后来我们通过自行编程宏程序和使用自制的镗刀解决了这个加工难题。”支谷雄介绍说。在使用了新工艺后,加工时间由原先的4~5小时缩短至15分钟便可完成,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能力的事例发生在支谷雄身上有很多。
    也就在前几年中,锡压接到外协加工木工镂铣机床身的生产任务,其加工精度要求比现有零件都高:机床床身都是使用钢板焊接,在加工中很容易出现加工变形的情况,装卡不当也会对床身平面度产生影响,加工难度很大。在注意到该机床的自身重力较大后,支谷雄便借其自重,使用一组支撑架从侧面将其固定,从而对床身平面进行加工。“现在这种工艺已经成型,不但保障了每年十几台的镂铣机出口质量,还产生了20多万元的外销费用。”支谷雄说。
    近两年,支谷雄也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为锡压的大型重点项目贡献着自己的智慧,攻克了不少大型设备制造中的重大难题。2006年6月他与同事们一起成功完成了首台国产化离心式压缩机高精度齿轮箱的加工,解决了主机和冷却机相连的整体加工难题;在978、9906等大吨位活塞式压缩机的关键部件——连杆平面的加工中,支谷雄创新出“以铣代磨”加工方法,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消除了该零件只能依靠外协且难以准时成套的生产瓶颈,攻克了为外商制造的离心式压缩机壳体的高精度加工难题。
  • 来自一线的用刀体会
    在锡压工作的十四年,支谷雄经历了由一线操作工到刀具主管的角色转变,加工中心的操作经历引发了他对刀具行业的思考。
    “原先车间的刀具管理都是由操作工负责,从工艺到工具再到加工方法、装卡零件等,什么都需要我们去掌握。”支谷雄说:“而且我们的刀具多是进口的,品牌、种类有很多,管理起来相对比较繁琐,比如刀片、螺栓、螺钉夹板的标准等各个品牌都不一样,这给加工的准备过程带来了很多麻烦。”
    随着生产规模扩大、机床数量的增加,锡压在2006年设立了新的管理体系,将包括零件安装、刀具选择、软件调试等操作都交由被聘任为加工中心程序调试工程师的支谷雄完成,他表示:“新的管理方式降低了对操作工的技能要求,操作工在学习侧重点方面也应当有所转变,但我觉得这两种体制也许前者对个人的要求更高,对个人的成长也更有利。”
    他认为提高个人的技能水平应该着眼于方方面面,而不仅是个人较窄的工作范围。支谷雄说:“对于操作工而言,普通钻头的刃磨也是很能反映一个人的水平的,比如一把ф12的钻头,刃磨好了钻出来的孔径就是Ø12,刃磨得不好,孔径就有可能Ø12.2、Ø12.3甚至Ø13等,这对锻炼操作工刃磨时的手势和眼光配合很重要。”
    支谷雄介绍,锡压从1986年由国外引进加工中心开始,便一直配以进口刀具,至今一些刀具及配件已经破损或被市场淘汰,很多都无法在市场上买到。他说:“刀具的更新换代是市场发展的需要,然而我们中国人的观念通常是买一把刀便希望能使用一辈子,这种用刀理念并不符合现代加工业的发展需求,极有可能造成生产中的脱节。”引进加工中心之初,锡压曾使用过一种当时看来十分先进的玉米铣刀,而目前早已从市场上销声匿迹。
    因固守旧的用刀理念可能会造成生产的脱节,而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机械制造业如果从工具环节就受制于国外,其后果更是难以想象的。
    “与进口刀具相比,国产刀具在材料上还可以,但是在磨削、涂层等方面都达不到要求。拿我们公司来说,现在所用的刀具多为进口,这样存在着一个隐患是如果某天外企停止向国内用户供应刀具,对机械制造业的影响能有多大?”支谷雄对国内机械行业的发展有着一丝担忧。
    在分析这种现象时,支谷雄感慨道:“从发展过程看来,国内机械行业不及国外,原因也许有很多,但最根本的是肯参与的人太少了。和我一起毕业的40多个同学当中,目前仍然留在机械行业已不到10个。看近年机械工业的发展,这种状态已有所起色,这是个好现象。”
  • 不断学习造就技术能手
    从1993年毕业进入锡压开始,支谷雄便一直抓住身边各种机会学习,加工中心操作工的岗位也给了他这样的便利。“由所学的车工转到操作加工中心并没有太多的专业难度,但是对个人的要求却提高了许多,这也给了我更多的成长机会。”支谷雄回忆说。
    由于工作中多使用进口刀具,对外语的要求也显得格外重要。支谷雄戏称其现在用的基本是“八国联军”的刀具,山特维克可乐满、瓦尔特、住友、东芝等品牌都有,“这些刀具设备的使用说明一般都是英文,要用好不懂外语是不行的。”他说,“国外的技术人员过来,一般只会对一些主要的操作界面进行讲述,后续工作还得靠自己完成,只能自己去学习、去看。”
    1999年,锡压引进了日本的五面体龙门式加工中心,为了使新设备早日投入使用,支谷雄多次向前来指导安装调试的日方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只肯口述一遍的情况之下,支谷雄通过自学熟悉机床的功能和加工编程,四处借阅及购买外文书籍啃读。终于在日方人员离开前夕,他便已能自行编程,准确完成活塞式压缩机大型机身的加工。
    支谷雄接触电脑的时间不长,在这两三年时间里,他不仅学会了发那科、西门子数控操作系统的编程语言,还自行完成了迷宫式压缩机的宏程序编程。
    在支谷雄看来,这14年的工作状态就是不断学习、思考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即使是现在,支谷雄已经升为技师并连续5年被评为了厂先进标兵,但他觉得这仅仅是个开始,职责的转变带来的只是学习侧重的变化,学习本身是不应该放下的。
    “‘书到用时方恨少’嘛,今年或许还有参加高级技师培训的计划,即使工作再忙,到时也得挤出时间来。”支谷雄说。

第一线

2004年5月,国内首台迷宫式压缩机在锡压公司试制成功。支谷雄在该产品的试制过程中完成了螺旋迷宫槽的加工和反镗孔特殊宏程序的编制,他所操作的龙门加工中心承担了主要部件机身和气缸的加工。

图1 自制的螺纹刀排

图2 自制螺纹刀排安装于大昭和镗刀上
该迷宫式压缩机的三个气缸内壁都有螺旋型迷宫槽,槽的螺距仅为1.5mm ,深度0.5mm,三个气缸直径介于350.0mm和520.0mm之间,在这么大的内径上加工螺纹,主要难点在于机床没有专门的大直径螺纹切削的功能,也没有相应的刀具。经过反复试验,支谷雄利用现有大径镗刀的刀体自制了一把螺纹刀排(如图所示)装在上面,靠调节镗刀的直径微调机构来实现吃刀控制,控制每次的吃刀量,从而实现螺纹的切削,同时这也带来了刀具和退刀的问题。
通过发掘进口机床的新功能,他首次利用机床的刀具定向功能编制了专用的程序,解决了走刀结束后的退刀问题,通过使用专用螺旋槽刀,经过多次试切削,终于加工出满意的螺旋迷宫槽。
该迷宫机的气缸加工要求也较高,特别是三只填料孔和迷宫槽内孔的同轴度要求。由于两只孔均是两头大、中间小,如果加工好迷宫槽后再翻身加工导套孔,其同轴度就难以保证,因而只能采用反镗的方法。但是在采用反镗加工时,支谷雄发现机床提供的反镗循环程序只能正转,不能反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他利用已有的技术,自行编制了一套反镗加工的宏程序,保证了填料孔的正常加工,并达到了设计要求。
在整个气缸的加工过程中,作为主要的承担者,支谷雄不但攻克了多个加工难点,还开发出了机床的多项新功能,这为五面体加工中心加工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基础。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刀具网证实,仅供您参考